回忆开网店卖高端东北大米的日子
第一批的大米分了两拨,我家放一些,我朋友家放一些,我负责宝安、南山的配送,他负责布吉、罗湖和福田的配送。因为不清楚市场情况,希望尽快得到一些反馈,我们准备了一些试吃包送给身边的朋友,特别是东北的,想听他们吃完的真实评价,同时也把淘宝店给开张了,不知道哪种渠道会比较好,只能都试试了。
大部分朋友反应,米的味道确实比家里的好,褒粥汤很浓,米油很厚,煮饭的话米饭很有弹性,嚼着嘴里甜甜的,确实比超市的好,买5斤、10斤、20斤...感谢大家帮衬,就这样,我们在年前算是开张了。除了朋友,也有一些陌生用户来申请试吃,但这样的生意完全不可控,偶然性太大,偶尔卖几斤几天不开张~~我和我朋友也有点困惑,这五百斤还剩一大半,要怎么卖呢?我们要不要继续进货呢?好不容易迈开这一步,我们这么轻易就结束。
问题出在哪里了呢?我和朋友做了些回访和分析,味道没问题,包装没问题,那就是价格问题了,价格偏高。但价格问题怎么解决。。进货价加上物流成本,已经高于市场零售一大截,我们即使一分不赚也不可能像超市那么便宜。首先超市的定位就代表着高价大米很难见到,日常的大米2块-7块不等,很多号称新米的价格低到3块以下,但是在当地米厂的批发最低都要2.8元,这是真实的市场。超市的大米供应商并非直接的农户,根据大米行业的潜规则,陈米掺兑、抛光翻新等手法太常见了,几年前的米生了虫,晒一晒抛个光,拿出来旧样卖;我在家乐福看到过包装的好好的知名品牌大米,袋子里黑黑的米虫在拱。
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经常会买一些贵又性价比不高的物件,按我自己举例了:做为器材党,我看到好的餐具就想往家搬,买了很多好看的碗、死贵的锅,但实际常用的也就那一两个,为了宝宝买了专用的BB褒、料理机、炖盅、酸奶机、面包机、烤箱等等等等,很多都是买回来用过一次,就闲置了。。。但这些东西,我们并不会去纠结他的价格是否过高,是否值得。但在我们每天吃进肚皮最多的大米饭上,却是十分的在意价格。
我算过一笔帐,一个四口之家,每人一天3两饭,一个月也就能吃上30斤左右的米。半个闲置锅子的钱,但却能换来实实在在的健康和营养,机会比较好,正好赶上快春节,想到很多公司年底都会发福利,我们想弄一个好些的包装,这样方便年底大家送礼,我们自己送人也好看,在八卦岭跑了一天找包装,最后敲定一款牛皮纸袋环保装,因为大米是会呼吸的,用牛皮纸袋透气,也没有印刷的污染,够安全。
年前,福田一个公司要了20袋发给员工,还有些朋友也要了礼品袋,送人和自己吃,这个春节过的很惊喜,也很忐忑,因为这500斤大米已经所剩无已,年后,要怎么做呢。进货到最后卖掉,前后差不多耗时2个月,真心的感觉到,做生意不容易,虽然其中大部分都是当试吃装送出去了,但是能得到大家的反馈,才能给我信心继续坚持下去。过完春节,义无反顾的辞职了,这一点上很感谢老公的支持,不知道这条路要坚持多久才能走出头,但他的支持能让我无后顾之忧的做一份自己的小事业,有时候会焦虑、担心。
2月底,联系吉林的朋友,这次进了1千斤,不敢进太多了,春季反潮,没经验真不知道怎么对付,物流算下来运费差不多1块钱1斤,这次的包装加了双层。。但物流途中难免摔啊扔啊,依旧漏米漏的心痛啊啊啊,现在店里产品还是太单一了,价格也是导致很多人忘而却步的主要原因~~所以丰富产品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让产品线更丰富,用户能够有更多选择,我们最近也考察了不少产品,有很多朋友、买家建议我们卖银耳、黑豆、花生这些,但我们暂时还没考虑,主要原因还是我们没有知根知底的农户供应商,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的原则是只做直供,不做代理,因为只有直供才能保证100%的出品可控,流程透明。
这一周的前三天都在接货、拍照、上架中度过,周一搬400斤山药,周二凌晨3点去车站接家里寄来的面条,周三捡货,山药从焦作温县直接发过来,9大箱子虽然塞了很多填充,但物流途中还是压坏了不少,把好的全部拎出来了大概残次品能有20%了,累的够呛。做了多年媒体,所以自己对于店面的呈现会有比较高的要求,可美术活可是头一回做,拍照不是难事,修图可是费了不少时间,有时候一上午埋头没发贴、没理旺旺、没聊QQ,结果两三个小时,就是为了上架一个宝贝,这个效率真真的是太低了。
做为一个新手食品、特产的卖家,去提了不少问题,但看小二的回复,暂时还是解决不了的····比如农民的产品没有QS认证就没办法报活动,参与官方促销。开店到三心,每天都有一两笔小订单,客单价低,物流成本高、新鲜食材不易保存是现在最大的难题,想通过参加一些活动,聚集更多人气,让产品在最新鲜最好的时候,送到客户手上,但尝试了好几次报名,都没成功。像小卖家可以报的“天天特价”很多人都说这个好,但我们做农产品的利润就很低,5折已经是亏本赚吆喝了,但规定还要全国包邮,农产品重量大易损坏,所以包装、物流的成本有时候已经高过物品本身了,包邮那真的亏大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