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新文艺范十足的创意店名点评
案例:锡城有家“气味博物馆”
“气味博物馆”这个店名就让不少市民颇为好奇和不解。“知道动植物有博物馆,但从没听说过气味还能有一个博物馆的”,市民小李乍看到店名时颇为吃惊,“我猜想是卖香水的店吧。但是能成为博物馆起码得销售上百种香水,而常见的香水品牌也就几种味道,感觉又不像是卖香水的。”和小李有一样想法的市民并不在少数,看着店名感觉颇有些意思的,可仔细想想却“一头雾水”,实在搞不明白老板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
带着疑问,记者也走进了“气味博物馆”。踏进小店门,就能闻到一阵淡淡的气味混杂的味道。店铺里面放着两三百个透明的医用玻璃瓶,每个瓶子里都有一小团棉花,瓶身贴着瓶内味道的解释。记者浏览了一下瓶子上的标注,“蚯蚓”、“洗衣房”、“木屑”、“蒸汽”、“第一缕阳光”、“卡门”一些奇怪的名词看得大跌眼镜,不禁想问:谁会喷这种味道的香水呢?这个店里到底是卖什么的?
店主岳女士介绍,其实小店也卖香水,主要业务是出售气味。“店里的确有适合喷在身上的香水,也有适合放在车里、房间的香薰,但更多的是给气味收藏者准备的能够勾起人回忆的气味”。据介绍,铺子里现在一共有260种味道,分为“音乐馆”、“星座馆”、“美味馆”、“生活馆”等几个系列。店主说,用“气味博物馆”这个名字,首先是让顾客从“博物馆”这个名词上,了解到这家店铺的味道不是一般的多。其次,用“博物馆”是想告诉消费者,这家店铺就跟博物馆一样,主要是向顾客展示“味道”。向市民展示这个世界的气息,用味道留住顾客的记忆。”岳老板还表示,这样的名字“与众不同”,希望勾起消费者的兴趣,能够因为好奇而走进来闻一闻。
分析:多因素催生“创意”店名
记者在街上随便逛逛,还发现了不少“创意”店名。“一亩三分田”这个名字颇为文艺的商铺是专门卖地道无锡小吃的。“‘一亩三分田’最先是乾隆皇帝提出的,乾隆皇帝是希望子民有田有粮食,风调雨顺”,老板尤先生说,“我们也是借这个好兆头,希望生意也顺顺利利的”。尤老板透露,刚开店的时候也考虑是不是取个“××楼”之类的名字,好让消费者一看就知道是餐馆的。“但是后来想想,让人不知道是卖什么的也好,这样才有人愿意走进里面看看,说不定也就坐下来了。”尤老板如是说。
据了解,2010年以前,“太湖”、“惠山”、“华东”、“江南”等具有无锡地域特色的词屡屡出现在店家的字号中,店名中含有“太湖”字样的就达1.1万余条。而近些年,用这些“无特色”词语取名字的店铺已经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或“文艺”或“劲爆”的“创意”店名。对于锡城“创意”店名火起来的状况,市工商局注册处副处长魏磊坦言:个性化的时代需要的正是这些个性化的店名。“以前取名字就是简单地用人名或者行业属性拼在一起,像什么建国烟酒店、晓红烟酒店”,魏磊分析,“都是简单地展示,并没有含带特殊性”。据介绍,以前的确会建议店家直接用自己名字取店名,“因为使用完整姓名,重名率能降低70%-80%;如果在姓名前加上店铺所在地行政区划,则几乎不存在名字撞车的可能,这样还能极大提高申报效率”,魏磊说,“因此几年以前推荐用这种方式取名,但是现在再用这种方式取店名,只能被淹没在市场竞争中”。
魏磊认为,随着市场竞争,特别是跟顾客直接打交道的第三产业竞争的加剧,从字号店名上“搏出位”吸引顾客已经成为各个店家都心知肚明的方式。同时,魏磊分析,因为第三产业行业的细分,用一个店名体现全店的特色显得颇有难度,所以原来屡试不爽的将店名与行业属性相结合的办法已经不再适用了。此外,魏磊还认为,因为“字号”在知识产权领域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所以这样的规则也催生了企业主在字号上更加用心。“不单是个体业主挖空心思想博眼球”魏磊分析,“现在不少连锁店也是通过字号最为直观地来吸引消费者”。
提醒:取名字要遵守《管理办法》
随着创客的年龄层逐渐下移,越来越多“创意”甚至是“奇葩”的店家字号出现了。对此,市工商局注册处副处长魏磊也提醒创客们,取字号也不能“随心所欲”。魏磊介绍:字号应当是两个字以上的,同时库里已经有的字号是有“优先权”的。也就是说,同行业如果已经有一个“太湖餐饮店”,后来者不能够再以此命名。此外,创客们起店名应当注意遵守《个体工商户名称登记管理办法》,不能够出现例如亵渎国徽、伤害民族情感等内容。
更多相关取名文章可点击参考:
[ 让你不得不服的谐音店名 ]
[ 让人记忆深刻的店铺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