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店铺取名现状调查 你能学到什么
改革开放后,店名既有传统的,又有现代的;有强调本土特色的,也有突出异国情调的;有吸引工薪阶层的,更有招揽高消费群体的;有标榜大而全的,还有声称小而精的。在对980个中文店名归纳分析后发现,主要的名称为:店、公司、城、馆、行、中心、厅、楼、业、场、屋、家、厦、广场、部、吧、房、庄、坊、王、超市、阁、堂、府、记、街、世界、居、院、村、社、机构、廊、斋、沙龙、会所、处、档、集团、点、都。其来源或启用旧名,或引进港台方言成分,如“城”、“档”;或吸收外来成分,如“吧”“会所”;还有创新成分,如“世家”、“府”等。
商家在追求个性店名时面临一些困惑:在语言的同与异、文字的简与繁、内容的雅与俗之间,应该如何取舍?把握适度的店名可以“鹤立鸡群”,失之偏颇的也许“门可罗雀”。虽然汉语有着丰富的字、词,但能用于商店名称的比较有限,能做到音、形、义皆佳的就更少。
商业单位行业特征的相似性也束缚了店名创意的空间。以餐饮业为例,不外乎“酒楼”、“酒家”、“茶楼”、“茶坊”、“餐厅”之类的名称。以川菜为经营特色的餐馆为避免千店一面而绞尽脑汁寻求命名亮点,但无论“老四川”、“大四川”、“小四川”还是“川味香”、“巴蜀正宗川菜”,都割舍不下“川”这一最能代表其经营特色的字眼。
一般认为,店名应简洁明快,字数少、笔画简,使消费者易认易记。但有的商家为丰富店名而运用强调原则,店名字数多、笔画繁。还有的店名中出现了英文、阿拉伯数字、汉语拼音混用等新情况。在统计的1662个纯汉字店名中,含有汉字最多的达18个,最少的仅1个字,4字店名所占比例最高。
在统计含有汉字的1697个店名中,采用繁体字的占8%。深圳和上海繁体字店名比例高,北京和西安虽曾是历史上不少朝代的皇都,但比例却不超过3%。老字号或经营传统用品的商店采用繁体字店名并配以端庄严谨的手书书法体字,弘扬了民族文化,并营造出古朴典雅之情。而像“松石”、“边王饺子”、“丽洁”、“新干线”(服饰店)等非手书字店名采用繁体字,则违反了有关规定。
按照使用文字类型划分,店名可分为纯汉字型、纯英文型、混用型、无字型四类。在调查统计的商店名中,纯汉字型占92%,纯英文型约占5%,混用型(中文与英文、汉语拼音、阿拉伯数字、符号混用)约占4%。这后两类占4%的店名违反了有关规定。我们应大力增强语言的民族意识和规范意识,尊重母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有的店名恰到好处地运用了修辞手法,让人拍案叫绝。例如:“粗茶淡饭”、“百草堂”、“网事如风”、“食全食美休闲食街”。粗茶淡饭暗示饭菜营养丰富、百草堂表示草药品种繁多,网事如风、食全食美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与“往事”“十全十美”音同)。
可有的商家却为“逐利”而“追名”,如“太子酒轩”、“湖南邵氏鸭霸王”、“富豪饼屋”、“贵族天使摄像”。有的则制造噱头,很是媚俗粗鄙,如“完美女人”、“二奶包子铺”、“销魂夜总会”、“阴阳屋”等。还有的则反映了商家的媚洋心态。如:“米兰新娘世界”、“海仑面包房”、“克里斯汀饼屋”、“佐登妮丝美容SPA生活馆”,“帝凡妮鞋业”、“歌莉雅商场”。有的则纯粹属生造洋名、不伦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