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人,都只有“名”而无“字”,但在古代,大多数人既有"名”又有“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互为表里的。《礼记》有"幼名,冠字”,由此可见,名是幼时(出生后三个月剃发取字)取的,供长辈呼唤。男子到二十岁时,就要束起头发戴起帽子,举行“冠礼”,表示长大成人,进入社会,同时取“字",供人呼唤,从此不可再呼其名。 此后,名一般用于谦称、卑称,或长辈、上级称呼晚辈、下级时用,平辈只叫字,否则就是大不敬,故《仪礼》称:“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 古人的名由于是幼时所取,一般都很朴实简约,,如商朝的人名:太甲、外丙、武丁、盘庚等,都是以干支取名。后来,随着社会的演进、文化的发展、观念的转化,古人取的名越来越复杂,也逐渐有所讲究。据研究发现,古人取名一般有以下特点: 一、秉承中华文化传统美德,取名推崇信义,看重涵养,追求美好,褒扬德行,同时,寄托长辈对晚辈在品格、气度上的期望。具体是:官宦富贵之家,多以忠、孝、节、义、富、贵、福、禄、文、武、、寿、康、光宗、耀祖来取名;平民老百姓,也想过好日子,盼望多子多孙,平安富贵,金榜题名,所以取大富、传富、善富、天福、永福、福祥、长兴、长吉、去病、弃疾、广利、宽饶、子壮等名的特别多。 二、根据男孩、女孩的志趣、追求、希望、抱负及生理、性格、职业的不同,区别对待。男孩取名多用威、武、勇、智、刚、强、猛、毅等字。对女孩则多选贤、良、淑、德、艳、丽、芬、芳等字。 三、讲究命理、属相、生辰八字,尤其注重五行。认为世间和谐皆由于五行的生克制化,五行相生、平衡则吉,五行相克、偏缺则不吉。故以取名来补足(缺的)或克制(偏盛的),就能使人向好的命运转化。所以,按命理中五行偏缺补救的办法来取吉名,应用得最为常见,带金、木、水、火、土偏旁或字的古人之名,汗牛充栋,举不胜举。 四、大家族信奉按家谱族谱的字辈取名,以“辨血缘,明世系”,如王安石兄弟七人,分别取名为安仁、安道、安石、安国、安世、安礼、安上;也讲究在名中加伯(孟)、仲、叔、季等,以区分其在家族中的排行、长幼次序。如黄庭坚兄弟五人,其名依次为大临、庭坚、叔献、叔述、仲熊。平民老百姓,则多直以数字为名,如公孙大娘、孙二娘、杜十娘等。 网店无着落,休闲任逍遥! |
E-mail:bjx6035@sina.com|手机版| ( 湘ICP备12008462号-5 )|网站地图
GMT+8, 2024-11-22 02:53 , Processed in 0.088480 second(s), 2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