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时代: 红星小吃部 柳墩公社食堂 蔡村供销社 小儿郎理发店 大众电影院 改革开放之初: 红太阳俱乐部; 1+1洗头城(100多平米,10多张床位也叫城); 开心中药泡脚屋--老板天天数钞票自然开心了,至于是不是有某些其他人,也寻到某种开心我就不得而知了; 小商品总汇; 大洋百货; 168饭店--在国道路边常见,结果是吃了酒,出来的车常常“一路罚”款; 三五元小炒--城里工厂、学校旁便宜实惠的小店; 北大荒餐馆--为了引起知青的回忆,让这几年正好掌权的知青们掏钱忆苦思甜; 傻子瓜子--大智若愚; 下岗馒头--朴实厚道。 近两年: 一条龙--桑拿(保你进去之后,干干净净出来,包括你的钱包); 钱柜--KTV名字(你卡拉,他OK;你唱歌,你的钱进入他的钱柜); 百乐门--夜总会(想起了旧时十里洋场上海滩); 花无缺---花店名(意思好,用得也好); “吊茶”户口--茶馆名(谐音); 最高“发”院--发廊(据说被禁用); 没名堂--发廊(有点无厘头,借用本地方言); 保尔舒--私人宾馆(很有想象空间); “伊衣布”舍--服装店(还是谐音); 山湾青溪鲜店;(切合环境,新鲜) 拾点利饭店(果真便宜)。 |
E-mail:bjx6035@sina.com|手机版| ( 湘ICP备12008462号-5 )|网站地图
GMT+8, 2025-4-5 06:10 , Processed in 0.091883 second(s), 2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