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区开一个门店,如何让自己的门店吸引顾客、深入人心?当然是起一个“响当当”的店名。不少店主为此绞尽脑汁,于是乎,五花八门的谐音字、“四不像”成语堂而皇之地登上了街边的广告牌、门店招牌,有些店名让人看后哭笑不得。 走出“格来美”,又进“衣殿园”。 昨日10时许,记者在大世界步行街看到,这里不少小店的名字很是时尚,卖衣服的服装店名有“衣拉客”“衣殿园”“衣心衣意”……卖鞋子的鞋店名有“时尚贵足”“和鞋社会”……卖杂货开格子铺的给自己杂货店起名“格来美”“格有千秋”……开精品店的起名“金粉饰家”“饰全饰美”……这些店铺名字,都是利用谐音,将词语改头换面,变成了小店的宣传语。 漫步街头,个性店名可谓无处不在。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他家附近有个理发馆叫“一剪美”,还有一家饭店叫“好菜屋”,这让他特别佩服这些店主起名的水平。 个性店名只为揽客 采访中,一名店主告诉记者,这样做无非就是想招揽人气,让大家都记住自己的小店,因为看了别人的店铺都起了很好听的名字,自己要是起得太“平庸”显得没水平了。“可能有些顾客看到我们店铺名字比较另类,就会觉得我们卖的东西也会比较新潮吧。”另一名店主说。 对于个性店名,市民看法不一。林长中是一名退休教师,他表示,标新立异可以,但是不必非要体现在店名上,店主提供的服务和货品都可以有创新的东西在里面,如果只是有一个个性店名,而忽略了购买者最需要的东西,那就有些本末倒置了。况且,一些乱用的词语会对未成年人的认知造成影响。 从事文员工作的李小姐是名“时尚达人”,经常出去逛街,对于个性店名,她觉得应该宽容对待,毕竟这也是一种民间智慧。 “创意”和“智慧”应有度 威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王小玉表示,语言文字是否规范和标准,直接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反映了社会文明。作为语言文字工作部门,他们每天需要做大量的文字规范化工作,文字规范化不仅仅是加强文字管理,纠正一些明显的错字、二简字、异体字、繁体字等,还要规范社会用字,净化语言环境。 王小玉说,随着社会发展,各种出版物、商品包装、广告牌却打起了文字的主意,变着花样地吸引顾客,这种“创意”和“智慧”是建立在对规范用字的破坏和冲击的基础上的,并不可取,并且误用、滥用过度,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不良影响,也破坏了汉语言文化的纯洁性,希望人们能够引起重视,从自身做起,规范用字。 |
E-mail:bjx6035@sina.com|手机版| ( 湘ICP备12008462号-5 )|网站地图
GMT+8, 2024-10-31 17:23 , Processed in 0.091798 second(s), 22 queries .